哈姆雷特的悲剧无可避免
随着毒药的发作,哈姆雷特在挚友霍拉旭面前留下了“没有别的可说了(the rest is silence)”便撒手人寰;主要人物中,只剩下哈姆雷特的好友活着,哈姆雷特在经历过挣扎和痛苦后死去。《哈姆雷特》着实是一部悲剧,这样的悲剧是无法避免的,是哈姆雷特被自身性格和社会现实裹挟的必然结果。
同中世纪欧洲的大多数人一样,哈姆雷特有很强的宗教意识。由于见到了超自然现象,他对死后世界的深信不疑;在著名的“生存还是毁灭”的独白中,也可以看到他对“天堂”、“地狱”等的疑虑和畏惧——这给了他很大的局限性。在失手杀掉波洛涅斯时,他认为这是上天接他之手做的“我不杀伯仁,伯仁却因我而死“之事;在与雷欧提斯决斗时,他认为一切都是宿命,导致他大意掉入圈套;在演戏结束后,他认为杀死在看完戏后在祷告的克劳狄斯会送他上天堂,而他想要让仇人下地狱,导致了错失了一次关键的复仇机会。因此,宗教将哈姆雷特的思想束缚,为悲剧埋下伏笔。
哈姆雷特生性善良,理想中相信人性的美好。但他要完成复仇,就要杀死克劳狄斯,而“弑父”和“弑君”以及杀人本身是他难以逾越的道德大山。同时,在社会现实的影响下,哈姆雷特见证了太多人性丑恶的一面:叔父是“十恶不赦的魔鬼“,母亲”使贞洁蒙污,使美德得到了伪善的名称,让淫邪熏没了心窍“,就连他所爱的奥莉薇娅都有时逃不过”馋人的诽谤“,还有随波逐流的朝臣和堕落的王室统治。这一切让最开始认为“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杰作”的哈姆雷特到后来转变认为“美德不能熏陶我们罪恶的本性”,他甚至看到了自己心灵的黑暗,并认为“丹麦是一座牢笼”。如此激烈的内心矛盾成了哈姆雷特的障碍,导致他行动总是处于心理斗争而过于谨慎。在听到了鬼魂告诉他复仇后,他求证近两个月,在戏中戏后才得到确切的证据。此时他却没有果断行动,错过了杀掉克劳狄斯的时机,让克劳狄斯有所察觉并果断定下借刀杀人的阴谋,由主动转为被动。在矛盾的心理中,他的审慎导致他一再贻误良机,给敌人反扑的机会。
哈姆雷特悲剧的内在因素是他的性格,而正是当时的社会现实造就他的悲剧人格。他无力改变社会的环境,所以悲剧人格的形成无法避免,悲剧也就必然发生。这是封建时代的悲哀。